堯壩是千年古驛站,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,在北宋皇佑年間便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驛站,是古江陽到夜郎國的必經之道,川南黔北的商賈往來和官方傳書皆經堯壩到赤水。
有詩曰:物華天寶稱福地、人杰地靈占堯天??梢妶驂卧诖ㄇ粠Т笥忻麣?。
古時商賈擔夫,旅途勞頓,一般都在驛站中途交接休息。堯壩作為當時茶馬古道,絲綢之路的樞紐驛站,自然熱鬧非凡。有驛站的地方便有客棧,千百年來堯壩的大小客棧經時光打磨,現在僅存的有名氣的是古鎮中間的“堯壩客?!?!
堯壩客棧位于大鴻米店和慈云寺之間,以前叫“堯壩客?!?。背靠“九龍聚寶山”,比古街高出3米,南來北往客商都在此住宿,這座川南民居四合院始建于清嘉慶年間。
相傳在眾多的客棧中,堯壩客棧是當時堯壩鎮生意紅火、有影響力的客棧。鎮上的老人能記得的主人是一個舵爺,后客棧被一個有錢的地主買下,解放時那個舵爺被鎮壓,有錢的地主也不知道哪去了。
再后來客棧由一對夫妻經營,姓肖,不僅潑辣能干,而且人也長得標致,被當地人喚作“肖美人”,在方圓幾百里都很有名氣。外地客商有的慕名而來,專門為一飽眼福住到客棧,生意也由此特別紅火。
客棧曾經改做“鐵匠鋪”“染布房”等,百年的輪回之后,客棧又回到了原點,成為古驛道上的 “一?!?。2017年,現任將它進行了修繕,并改名“堯壩客?!?。
“堯天福地四???,壩宇連檐一家親”這幅客棧門聯,巧妙地嵌入“堯壩”二字,也寫出了客棧迎四方客的熱情情懷。
客棧外的風情
堯壩客棧大門外有能休息喝茶吃飯的末封閉大走廊,進門可體會客棧的古樸清雅,欄桿外能見街上行人如織,熱鬧鄉情的景象。
進退隨心,入世與出世俱在客人一念間。
站堯壩容棧門口四望,隨處可見賣土特產的小店。黃粑是堯壩古鎮有名的特產,竹甑子里有熱的,買來就可以吃,香糯可口,也有方便帶走的包裝。
客棧門外有一個老奶奶掛一懷的猴兒香包在賣,我驚喜走過去看,因為是手工制品,每一只都形態各異。還末湊近,藥香就沁入心脾,先是淡淡的,幾不可聞,然后漸濃,各種醇香把人籠著,忍不住閉眼感受。睜開眼,賣香包的老奶奶正撐著頭,發自內心的開心,望著你。
年輕時的她,如果穿一件格子布旗袍,從古街上走過,是怎樣的風景?
旁邊的民居屋里,老人們正開桌玩小牌,打打牌說說家長里短,一天的時間很容易就過了。
你看古鎮的生活很慢,似乎時間一直在厚待她們,其實是你的腳步太快,匆忙得讓時間都匆匆的追著你走。
時令新鮮的特產,苦竹筍帶著竹的清香,剛拔出土的新蒜還有著泥土的痕跡,山林里野生的夏枯草頂著一頭的花朵,綠豆黃豆干豇豆……鄉土里的芬芳在淳樸的臉上散開,望著這樣的笑臉,就像在泥土間開出的花朵一樣,自然樸實。
客棧里的鄉愁
伴著古鎮的悠閑生活,向客棧里走去,進門,就是標準的四合院,一種親近隨心而生。
以前,我來過很多次堯壩古鎮,但都沒注意過客棧,直到有個網友無意中和我聊起堯壩,聊起堯壩的住宿,他說:“2010年時去堯壩,住堯壩客棧,很熱情,總面帶微笑噓寒問暖,主動告訴我古鎮歷史和變遷,介紹古鎮的特色小吃和土特產。我認床,走南闖北很多年,還是改不了那個毛病,但那天晚上,我很容易就睡著了,真是夢里不知身是客??!一覺到天亮,神清氣爽。
二天我退房去趕車,還送我到車站,道聲平安再見,才離去,那種親切感讓我恍然錯覺堯壩才是自已的故鄉。這么多年了,不知現在那家客棧那個還在不?”
聽他說了這些,堯壩客棧留在了我的心里。不過一直沒機會去,直到現在,堯壩客棧變成了堯壩客棧,才去感受了一下。早換了幾茬了,沒變的,是這客棧里讓人賓至如歸的感覺。
記得有句客棧常用對聯“日暮君何往?天明我不留”,讓人想象著這樣的情景:暮色蒼茫之中,浪跡天涯的游子踟躅于旅途,客棧那么多,不知哪一家讓人安心,忽見身邊客棧里露出善良熱情的笑臉,親切得像故鄉等你返途的親人一樣。如此殷勤的接待,你能不歇下來么?這和網友說的堯壩住宿經歷真像。
好的住宿不僅是讓人身安,主要讓心在異鄉有了歸宿。在外奔波的人,誰不是身心俱疲呢?找個好客棧安然住宿,是不能敷洐了事的。
堯壩客??勺∷?,可飲食,可喝茶,可打牌娛樂吹殼子。
想要清凈,上二樓房間獨立雅間,談心娛樂自在逍遙。想居鬧市共賞鄉景,客棧外和底層是適宜。
這里不僅可以住宿,堯壩美味也不容忽視,青果老鴨湯、冬筍土雞湯、白水魚、紅湯羊肉等等,一道菜就是一種風情,就是一方文化。
客棧的菜濃淡隨心,什么時候都能吃到川南地道的鄉間小菜和土雞土鴨。
一碟黃粑帶著良姜葉獨特的清香,和著川南的苦丁茶,老鷹茶,慢慢品著,所有的時光就纏在了你的舌尖上。
那天,我坐在天井旁喝的是茅根茶水,茅根水淡甜略紅,讓我想起小時候割草時總愛用鐮刀把茅根挖出來,挖到白胖的就在衣服上擦擦,然后放嘴里細細的嚼著,草木的清甜在那時候便是美味。
一束陽光從握茶杯的手上經過,順著茶桌上木材的脈絡,慢慢的游走著,然后陽光透過天窗,斜射過天井的水池,水池的魚擺著尾,不緊不慢的啄著那些光陰的斑點,那是無法言說的美。
一樓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洞房,里面的老式雕花床,喜氣洋洋,寬大而厚重,長條枕,床罩,被單,無一不貼心的訴說著幸福的心懷。想象著和愛人躺在這張床上,說著迷迷糊糊的情話,聽打更的梆聲,遠遠地來,又遠遠地去,這是在現代很難體會到的感受。
沿堅固陳舊的木板走上二樓,望出去,層層的屋脊就像黛色的山巒,一層高過一層。露一個飛檐,那是旁邊大鴻米店的防火墻沿。一截枝條出現,那是慈云寺古榕樹伸展的身姿。
樓上,斑駁的木板縫隙布滿歲月的滄桑,古樸的木雕在陽光下靜默著,似乎你不去打擾,它就可以保持千年滄桑。從樓上望下去,下面院子里人來人往,住店的,觀光的,拍片的……在這些時光里窺見了昔日客棧繁華的影子。
似乎看到了坐著滑竿在門口停下,扇著孔明扇望著客棧的大門,挑夫們放下各種擔子,喘著氣,抹著汗,一屁股坐在客棧屋檐下的石階上。小二迎了出去,陪著笑臉:“住店嗎?包你滿意!”
所有的古,在時間里流轉,我們懷念,我們感概,是因為那里有我們觸摸不到的故事和情懷。
堯壩客棧秉承了堯壩古鎮的文化歷史底蘊,樓上設了專門的書房??蜅H藖砣送?,浮心如云,走進這書房,心自然就沉靜下來,奇怪的是書房里并沒有書。
其實的書在心里,你坐在那里,讀自已在古鎮的所見所聞,讀在旅程的點點滴滴,讀客棧這百年沉淀下的故事。
于靜坐的片刻里,讀到了自已,這是很多人都忽視了的心書。
書房沒有書,在天窗轉角處卻有一個書架,上面是各種舊書古書,隨便捧一本線裝的古書,品一杯新茶,便能偷得浮生半日閑。
若是晴天,光從窗格里投進來,書上的字就隨著陽光歡呼跳動。若是雨天,雨敲在青瓦上,你望著那雨濺起的煙霧,于是客棧的精彩歷史像放電影一樣的出現。
袍哥在大廳和地主鄉紳們商量著堯壩時事;
身著錦花旗袍的川劇名角在客棧外下轎,門外聚著休息的擔夫伙夫街上來往的人全瞪直了眼;
客棧熱情的招呼著來往的客人,順手把柜臺旁剛開的茉莉花摘一朵別在頭上;
美學大師王朝聞走進了客棧,品著茶;
名導凌子風在客棧尋找著鏡頭,不時拍攝著……
時光里,我們任意打磨著想象的痕跡,然后在這些痕跡里尋找心緒的歸宿,雨停了,那些景象就回到了書里。
于是,坐在這窗口捧著書的,只是你。
樓上走廊上掛著的馬燈讓我想起很多年前,我家也有這樣的馬燈,我曾在深夜里提著它,小心的拔亮,讓它把我的身影投在老屋的墻上,然后我走向自已的臥室。
我靜靜的看著馬燈,我想知道,這盞馬燈能不能帶我回到已經消失了的老屋。
古樸的天井、雕花的吊檐、鏤空的窗花、浮雕的云凳、木柱的欄桿,紅紅的燈籠,整個兒一幅川南民俗風情畫。
這時候,你站在里面,你就成了一幅畫,不管什么裝扮,都毫無違和感。
沿著客棧走著,透過雕花的窗看客棧的客房,里面是原生態的厚重大木床,古拙得像樹木剛從山上原封不動搬到了屋里。在所有床的材質里,木頭是貼近人心靈的,是現在的復合板,鐵床不銹鋼床無法替代的,那是人類的鄉愁。
睡上去,身體慢慢在床單上殘留的陽光香味中舒展開來,再舒展開,那份怡然愜意,能讓你忘了前世今生。
行在路上,我們不愿放棄內心的鄉愁,不愿在外旅游的時候找不到的民宿,不愿所有住的地方都現代豪華而冰冷,在人群里,在旅途中,我們尋找著貼近心靈觸動心靈的物體,一處景,一個人,一個客?!?/span>
在堯壩客棧,不僅夢里能忘記自已是客,你醒著時看的每一眼,都是內心鄉愁深的共鳴,能讓你忘了自已身在異鄉。難怪許多人都說,去堯壩,不為什么,只想到堯壩客棧住上一宿。
堯壩客棧,任憑時光老去,一直在等你!